查看原文
其他

张祖庆:教案集不是万能的,但绝不是万恶的|争鸣

张祖庆 祖庆说 2021-10-24


每次更换新教材,都会伴随着大量的教材培训和次生产品——教师教学用书和大量的教辅资料。


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。


高质量的教材培训,是必须的,也是必要的,大家似乎没有什么争议。而面对教学用书和教辅资料,则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。


拿教案集来说吧。目前,就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来说,据不完全统计,市场上至少有6套教案——其实,远远不止这个数。


对这样的教案,有人喜,有人忧。


喜的是,可以看到完整的设计(甚至课件),稍作修改就可以进入课堂使用,避免茫无头绪和无端焦虑;


忧的是,现成的教案集,让一些不愿意思考和研究的老师,更加懒惰,导致专业能力严重下降,语文教育水准大幅滑坡。


这样的忧虑,确实是有必要的。


常常,在各种微信群和QQ群,老师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:“某某课文,有无课件?”“某某一课,有无教案?”


拿到课件、拿到教案,仿佛找到救命稻草,万事大吉。没有这些东西,仿佛课就不知道怎么上了。


这样的“拿来主义”,在当下,不是少数。这种拿来主义,确实值得警惕和反思。


那么,这样的“拿来主义”是不是教案本身造成的呢?


个人认为,当一分为二地看。


事实上,课改以来,各种教案集一直层出不穷。你所看到的教案,不是第一套,也绝不是最后一套。


教案集,是一面双刃剑,就看我们怎么用。


对那些教学未入格的老师来说,它可以起到规范和引路的作用。


对那些教学已入格的老师来说,它可以起到参考和借鉴的作用。


当然,现成的教案,肯定会导致一部分老师懒得思考,机械照搬。就像一位前辈名师说的,“出版现成的教案,就像递枕头,容易让一线教师养成依赖习惯。他们一定在酣睡中,做着坐享其成的好梦”。


那么,是否因为一部分“坐享其成”的老师存在,我们就彻底否定教案集的作用呢?难道,洗澡水脏了,就得把婴儿也泼掉?!


在我看来,详细的教案,其实和课堂实录是一回事。


详细的课堂实录,可以供人参考,供人研究,也给人提供依样画葫芦的机会。几十年来,我和我的同辈教师,读过不少名师课堂实录(有些,我甚至刻意地模仿)。这模仿,是不是也属于“递枕头”?


所幸,我不是酣睡的那一个。我的大部分同龄老师,不但没有睡着,反而获益匪浅。我们也没有觉得那一代的名师是在“递枕头“,而是在奉献他们的智慧。我对他们充满深深的敬意。


我以为,高质量的课堂实录与高质量的教案集,没有本质上的不同。所不同的是,可能当前的大部分教案集,没有老一辈名师的总体水平。但我们不能因此说,教学实录就是有用的,教案就是一无用处的。


不少出版教案者,之所以编书,是因为新教材刚刚出来,大家普遍焦虑和迷茫,各地名师和骨干教师们,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,编写教案,让大家有参考的凭杖,缓解大家的焦虑和迷茫。这就像人在雾中行走,忽然发现了前行者的脚印,于是跟上去,方向感有了,不再迷茫与彷徨。


其实,每一本用心打磨的书,都值得尊重。就我所了解,不少团队为了编好一套书,几易其稿,反复打磨。真的,哪怕这些教案不完美,同样具有被批评、被解构的价值。


何况,任何一名师的教学实录都不会被一线教师百分之百模仿,也不会阻碍大部分一线教师专业发展;任何一本教案集都不会被所有一线教师原封不动地搬用,相信它也不会阻碍大部分一线教师专业发展。


其实,比出教案集最可怕的是,少数教师没有教案(或者没有时间备课)走进课堂!


教案集绝不是万能的,教案集也绝不是万恶的。


需要努力的,是提升教案集的整体水平——精益求精、反复打磨,磨出精品,成为经典;


需要思考的,是教师面对教案集的态度——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,拒绝照搬,杜绝克隆。(关于如何备课,我在《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》一书中,有详细的阐述,此文不赘述。)



【编后】


以上,是我对教案集的基本态度。教案集的存在,究竟利大于弊,还是弊大于利;还是有百弊而无一利?我说了不算,请您在留言栏发表高见。





 编辑 | 生如夏花   审核 | 卓雅● 看:生活中,处处皆作文!● 荐读|在反思中成就更好的自己!教学反思的四重境界,您在哪一层?

 清华心理学老师建议:请家长每天录1小时语音,看看你对孩子下了多少指令

步骤   成为谷里会员请扫描二维码—进入谷里书生中心—邀请好友——图文邀请卡——生成自己的专属海报——长按图片保存
将我的公众号设为星标茫茫人海中,永不失散进入公众号主页——点击右上角三个点点——点击“设为星标”(或在右下点个“在看”)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